立足自身稟賦、深挖特色資源,在找準比較優勢的基礎上,才能獲得競爭優勢。
寧夏戈壁灘上的清潔電能何以點亮湖南的萬家燈火?這得益于一張“超級電網”的建成——
據報道,6月29日凌晨一點,歷時720天建設完成的國家電網寧夏-湖南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,圓滿完成168小時試運行,具備400萬千瓦送電能力,開始向湖南送電,平均每秒約有600千瓦時(度)寧夏綠電可直達湖南。這也是繼“寧電入魯”“寧電入浙”之后,寧夏打通的第三條電力外送大通道。
“超級電網”的“超級”之處,直觀可見的是“速度”與“跨度”,但細究起來,其背后蘊藏的發展智慧更值得深思與探討。
要把握優勢互補的辯證法。從輸煤電到送綠電,“超級電網”的建成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寧夏本地豐富的風、光、熱等資源。寧夏地處西部,生態資源不比南方省區,但太陽照射時間長、風力較大、光能充足。以往,這是很多人眼中的發展弊端,但轉換思路之后,戈壁灘上的狂風和烈日,也能轉變成源源不斷的資源,一路向東,緩解東部地區的用電緊張,也讓寧夏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、發展優勢,帶動地區相關產業不斷發展。
由此可見,立足自身稟賦、深挖特色資源,在找準比較優勢的基礎上,才能獲得競爭優勢。橫向看,我們要和別人比,找出基礎優勢,做到優勢互補,實現揚長避短、培優增效;縱向看,更要和自己比,“跳出本地看本地”,打開視野、挖掘潛能,對接優質資源。如此一來,才能既補各自的短板,又鍛造共同的長板,把發展落差的勢能變成協同發展的動能,持續拓寬發展空間,匯聚起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。
要堅持搶抓機遇、善作善為的發展思路。如今的我們,身處日新月異的時代洪流,機遇就像是一種流動資源,對于每個地區都是平等的,思路的對錯、行動的快慢,直接決定著機遇“花落誰家”。因而,時常在心底問一問,我們有沒有立足現有基礎、放大特色優勢,拿出更多做強綠色生產力的新招、高招、妙招?如何進一步把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實績實效?把一個個“問號”變成“驚嘆號”,方能練就抓住機遇、善于作為的鐵手腕。
寧夏利用自身資源稟賦成功開啟電力外送新賽道,正是因為敏銳地捕捉到了國家“西電東送”戰略機遇、新能源發展機遇、產業綠色轉型機遇,打對了轉型發展的“方向盤”。這也啟示我們,新的發展環境、新的技術條件和新的產業機遇,都有可能帶來新的契機。只要敢于搶抓機遇,善于在發展大局里找定位,就能找到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、發展優勢的新路子。
“風從塞上來,電送千萬家”。一路“風光”的背后,有資源高效轉化的智慧,也有廣闊的發展視野。當前,寧夏正處在爬坡過坎、滾石上山的關鍵時期,機遇不等人,發展不等人。唯有汲取好這一路“風光”背后的發展智慧,發揮比較優勢,搶抓發展機遇,錨定更具競爭力的新坐標,扎扎實實辦好自己的事情,才能積厚成勢,讓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。(沈琪)